2025年07月16日 | 来源:本站
乡村振兴网贵州讯(通讯员:王诗瑶 沈兰兰)为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毕节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向阳花青年宣讲团的师生们,于7月12日,来到了赫章县哲庄坝红军战斗遗址,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社会实践之旅。,青年学子们通过实地探访、史料研读,在追寻红二、六军团足迹的过程中,深刻感悟革命先辈的信仰力量与奋斗精神。


实践队员在战斗英雄馆外倾听解说 王菘泽 摄
在红色旧址前,讲解员以史为脉,为身着统一服装的青年们,讲述乌蒙山回旋战的烽火过往。古老石墙见证青春与历史的对话,作战示意图重现烽火岁月,先辈热血融入年轻脉搏,让红色传承,在聆听与凝望中,于新一代心中扎根生长。

实践队员在战斗英雄馆内倾听解说 王菘泽 摄
在陈列室内,讲解员为青年们讲述乌蒙山回旋战的不朽史诗。墙上的文字,是历史的注脚;眼前的身影,是传承的力量。青春与红色记忆交融,让革命精神,在聆听中照进当下,激励新一代续写奋斗华章。

实践队员在战斗英雄馆内参观 王菘泽 摄
在历史场景复原空间,身着统一队服的同学,静静凝视着眼前的人物塑像与文字。昏暗光线里,孙大娘用家里仅剩的草药与粮食细心照顾着小红军,队员们静静的看着这一幕,这一刻,历史的会议将在她们的心底刻画。

讲解员介绍小红军 王菘泽 摄
在"小红军牺牲点"斑驳的浮雕前,讲解员手持话筒,用略带沙哑的声音将那段悲壮而英勇的历史娓娓道来。阳光透过古树的枝叶,在浮雕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仿佛为这方寸之间的历史场景注入了生命。石壁上,小红军坚毅的面容、紧握钢枪的双手、宁死不屈的身姿,在讲解员深情的讲述中愈发鲜活起来。


队员们在墓前默哀 王菘泽 摄
在苍翠的青山环抱中,"赫章小红军之墓"庄严肃穆地矗立着。讲解员低沉而有力的讲述声中,实践队员们整齐列队,在墓前默哀致敬。墓碑上那枚鲜艳的五角星,熠熠生辉的散发着光芒,仿佛在诉说着革命先辈的英勇无畏,将红色基因镌刻在每个人的心中。

纪念碑前,宣讲者身着红马甲,以青春之音传递信仰力量。细雨润青山,白花寄哀思,先辈精神跨越时空,在这方庄严之地,化为句句宣讲,让红色基因在聆听与铭记中深植于心。

哲庄坝红军战斗遗址纪念碑合影 王菘泽 摄
在哲庄坝红军战斗遗址纪念碑前,毕节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师生们开展“行走的思政课”活动。大家齐聚于此,于历史遗迹间触摸先辈热血,在纪念碑下聆听岁月回响。
这座用鲜血和信仰铸就的丰碑,永远巍然矗立在赫章这片浸染着革命热血的红色土地上,更深深镌刻在我们每一个青年学子的灵魂深处。在哲庄坝的每一寸土地上,我们仿佛还能听见当年红军战士奋勇杀敌的呐喊,看见革命先辈们为理想信念浴血奋战的身影。从纪念碑前庄严的宣誓,到触摸碑文时指尖传来的历史温度;从聆听讲解时心潮澎湃的感动,到交流讨论中思想火花的碰撞,这场"行走的思政课"给予我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精神的洗礼。我们深知,红色基因的传承从来不是简单的口号,而是要在乡村振兴的田间地头、在专业学习的实验室里、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落地生根。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必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把革命先辈用生命诠释的坚定信念转化为奋进新时代的强大动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像当年红军将士那样,始终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勇攀高峰,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大显身手,用实际行动证明:红色江山后继有人,革命薪火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