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6日 | 来源:本站
乡村振兴网贵州讯(通讯员:沈兰兰 摄影:王宏飞 王冬玲)7月14日,清晨的薄雾还没散尽,我们“三下乡”石榴籽同心筑梦团的队员们就踩着青石板路,再次走进了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板底乡倮戛村,与当地彝族乡亲一同深入田间,开展红心洋芋挖掘实践活动,在劳作中体验农耕文化,增进与村民的情谊。

图一:出发助农挖土豆
抵达倮戛村后,队员们在彝族老乡的带领下前往洋芋地。地里的红心洋芋经过高原阳光与雨水的滋养,长势喜人,翠绿的藤蔓下藏着饱满的果实。彝族阿妈现场示范挖掘技巧,“顺着根须轻刨土,避免铲破洋芋皮”“圆滚滚的留着做种,扁形的适合鲜食”,手把手的指导让队员们快速掌握要领。

图二:分工协作挖土豆
实践中,队员们分组协作,有的挥锄头松动土壤,有的蹲身捡拾刚出土的洋芋,有的负责将果实装袋搬运。红心洋芋紫红的外皮裹着湿润的泥土,剥开后露出橙红的薯肉,散发着自然的清香。

图三:领队老师向队员们开展“粮食安全,从我做起“的教育宣讲。
随即我们的领队老师给我们进行了”粮食安全,从我做起"的宣讲,此次宣讲让我们站在刚翻过的洋芋地里,对“珍惜”二字有了更扎心的体会。老师指着田埂上散落的小洋芋——那是我们刚才嫌太小没捡的,“这些在你们眼里是‘边角料’,但在老乡手里,能炖成暖胃的汤,能晒成洋芋干。”宣讲结束时,老师让我们把田埂上的小洋芋都捡回来,“不是形式,是让你们记住:从田间到餐桌的路,容不得半粒粮食掉队。

图四:彝族阿妈与队员们一起协作挖土豆。
宣讲结束,队员们继续挖着洋芋。很快,背篓已经装满,薄雾也渐渐散了,阳光透过洋芋叶的缝隙洒下来,在泥土上织出细碎的光斑。

图五:队员背着土豆收工返回的路上。
此次活动不仅让队员们体会到农耕劳作的辛苦,更深刻理解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内涵,这不只是为了挖洋芋,更是为了赴一场约定——就像这地里的洋芋,一季又一季地生长,我们和倮戛村的情谊,也在这一锄一刨的互动里,扎得越来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