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社会民生>>教育 · 科普

江苏师范大学|青春逐梦科创路,科技赋能乡村兴

2025年09月09日   |   来源:本站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围绕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奋斗目标,江苏师范大学“科技筑梦,强国有我”宣讲团奔赴上海市、嘉兴市、南京市、徐州市、苏州市、淮安市等地,在走访学习拓视野、多样宣讲传精神、实验课堂播火种、深度调研聚思考的多元实践中,感悟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青年力量与执着,讲透科技人才扎根乡土“十年磨一剑”的坚守背后的为民底色,激励青年一代读懂科技兴农的重量,引领青春力量汇入乡村振兴与科技强国建设的洪流,在时代答卷上写下属于新一代的担当。

一、走访寻源,铭刻初心坐标

在这场跨越苏沪浙的科普实践中,我们将脚步迈向科技创新和红色历史的前沿阵地——上海市与嘉兴市,深入探寻科技和乡村振兴路上的发展脉络与力量源泉。在上海市沿着“产业—高校—红色记忆”三大坐标系,追溯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创新历程。在哈曼(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的上海汽车音响研发中心,工程师现场演示新材料性能测试,讲解“产学研转化”: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是如何通过合作将科研成果从实验室推向市场、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或商业化产品的过程,让成员们直观感受到科技赋能产业的真实场景。

1.png


图为宣讲团在上海哈曼(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走访调研合照。

在上海大学与上海师范大学的重点实验室,看着师生们在精密仪器与巨型计算屏幕前潜心操作、实时记录,成员们深切感受到科研探索的炽热温度与求真精神的蓬勃力量。

2.png


图为宣讲团在上海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重点实验室走访学习合照

当驻足上海大学校史馆,泛黄笔记与新型专利证书同框,数字沙盘与百年党徽辉映:1922年的呐喊与2025年的科创蓝图在此交汇,让“科教兴国”的薪火化作玻璃展柜里笔尖划过的墨迹与专利证书上烫金的印记,形成了看得见的脉络、触得到的温度,更在新一代师生的传承中不断生长延续。从校史的薪火传承到城市的蓝图擘画,科技的脉络在时光中不断延伸。在上海城市规划馆内,数字投影勾勒出的“科技赋能乡村振兴”蓝图,则向我们展示了农业科技自强的征程,诠释出科研人员扎根乡土、助力振兴的精神生生不息。

而当目光从城市的科技蓝图转向历史的深处,更能看见这份精神背后的历史根源。中共一大纪念馆用鎏金党徽与黑白照片诉说着:正是百年前那艘红船上的星火,为今日的乡村振兴照亮了航程。

3.png


图为宣讲团在上海中共一大纪念馆和上海城市规划馆走访学习照片

循着红色足迹南下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内,老一辈科技工作者扎根乡土、助力农业发展的珍贵影像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殷切寄语交相辉映,共同诠释着“科技兴农则乡村兴,科技强农则农业强”的深刻真谛。当老一辈科研人攻克农业技术难题的奋斗场景与新时代青年投身乡村科创的使命担当同框呈现,历史的回响与时代的召唤在此激荡,昭示着:唯有以科技为刃破开乡村发展桎梏,以创新为帆扬起农业现代化潮头,方能不负红船初心,续写乡村振兴的壮阔篇章。

4.png

图为宣讲团在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走访学习照片

二、青春底色,解码强国引擎

带着追寻溯源的初心,宣讲团走进徐州市鼓楼区图书馆、云龙区图书馆、大黄山街道可恋庄村党群服务中心等社区进行科普宣讲。

5.png


图为宣讲团在社区宣讲照片

退役复学大学生(曾服役于空军部队)分享难忘的军营成长经历。他将军营淬炼的坚韧意志与重返校园后深耕的乡村振兴科研课题相融合,讲述“保家卫国”与“科技兴农”的内在联结,用自身从戍边到助农的转变,拓宽了孩子们对“扎根乡土也能建功立业”的职业视野,点亮了投身乡村振兴的人生理想。

6.png


图为宣讲团退役成员进行军旅宣讲照片

宣讲团将自编自导的原创情景剧《科研逐梦,青春同行》与宣讲结合。以"两弹一星"故事为原型,通过"时空对话"的方式,把戈壁风沙与实验室灯火无缝衔接,让“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誓言在童声里回响。

7.png


图为宣讲团成员进行主题情景宣讲中表演情景剧照片

带着沪苏浙调研学习的见闻与思考,宣讲团重返江苏省徐州市、南京市、苏州市、淮安市社区宣讲,将走访学习所收获的科技力量与精神感悟融入其中,让“科技助农”的星火燎原成势。

8.png


图为宣讲团成员深入社区宣讲照片

三、趣味课堂,播撒科学星火

理论照进童眸,点燃青春理想。宣讲团把趣味课堂搬进社区,协助小朋友亲手完成“火山喷发”、“彩虹牛奶”趣味实验。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化学变化的奇妙魅力。随着酸碱中和的绚丽爆发,孩子们不仅写下“长大要做科学家”的稚嫩愿望,更在心中悄悄埋下“用科学本领报效祖国”的种子。活动尾声,一位小朋友兴奋地说:“原来科学这么好玩,我以后也要当科学家,给祖国研究出更厉害的技术!”科学的火种就此扎根,乡村振兴的萌芽也悄然生。 

9.png


图为宣讲团带孩子做科学实验,宣讲团成员进行主题情景宣讲过程中与孩子互动,活动后采访孩子照片

四、广传深研,接续科技之火

为让科技报国的理念从课堂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让科研精神的传播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宣讲团采用“线上宣传+线下调研”实践模式。线上,宣讲团精心剪辑科研主题宣传视频,借助媒体平台生动展现活动从筹备到开展的历程,让更多人了解科技助农的意义和价值。

10.png

图为宣讲团线上宣传图片

线下,宣讲团深入科研一线开展实地调研,先后走进上海大学(浙江)高端装备基础件材料研究院、徐州治鼎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徐州鑫盛润环保能源有限公司,在与青年科研者的交流中触摸农业脉搏、感受突破热忱,并将青年科研动态与发展经验凝练入《关于青年科技人才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之中,让科技助农的实践路径清晰可感,让科研奋斗的精神火种通过文字传递给更多青年学子。

11.png


图为宣讲团在上海大学(浙江)高端装备基础件材料研究院走访调研,在上海哈曼(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采访工程师,宣讲团成员与徐州鑫盛润环保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访谈交流照片

结语 

从前沿实验室的探索到红色场馆的感悟,从乡村课堂的播撒到线上线下的农业知识传播,宣讲团触摸到了“科技助农”最鲜活的脉搏。未来,“科技筑梦,强国有我”宣讲团将持续优化乡村科普形式,扩大涉农服务范围,让科学之光照亮更多乡村求知的心灵,让“科技筑梦,振兴有我”的故事成为照亮乡村发展未来的永恒星火。 (通讯员 陈子越、胡瑞瑜)

(责编:张朋)